密封胶-硅酮胶-MS胶-改性硅烷密封胶-聚氨酯密封胶-改性硅烷聚醚胶-改性硅酮密封胶-预制装配式建筑密封胶

  • |关注我们|
    • 手机站二维码 扫描访问手机站

    • 公众号二维码 扫描关注公众号

  • 产品咨询电话:400-770-2200 |
装配式建筑 走进“春天”尚缺“国标”

2018-05-22来源:中国企业报

没有飞扬的尘土,没有刺耳的噪音;不见散乱的钢筋混凝土,也不见各种泥垛脚手架,取而代之的是一块块成型的墙板、楼梯等“装配件”,工人们像搭积木一样,在塔吊等机械配合下,把这些“零部件”组装成一栋栋新楼房。这里说的是某个装配式建筑工地的现场。

“为鼓励发展装配式建筑,国务院办公厅此前专门发文,要求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,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%。”日前,在由北京住宅房地产·装配智能化专业委员会主办,大元集团承办的“第一届装配式建筑发展主题沙龙”上,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材所叶武平主任介绍,受利好政策的引导,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,越来越多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也随之在各地建立,“但是,装配式建筑国家级行业标准目前尚未出台,这就需要行业先行者群策群力,集思广益”。

建筑业的新业态

与以往建筑方式不同,预制装配式建筑,其实就是建筑工业化。

“装配式建筑先是通过对房屋零部件进行精准设计和预制,然后组织科学架装和施工,比传统建造方式具有更明显的优势。”大元集团装配化产业集群总裁李永顺告诉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,传统浇筑式建筑,主要靠手工现场浇筑抹灰,其黏合度和精确性有时不好把握,而装配式建筑是按照一定的标准,在专业的工厂批量生产楼梯、墙体、外墙面砖、窗框等构件,然后将生产好的部件运输到项目现场,通过可靠的方式进行拼装组建,就像“搭积木”一样,构成整体建筑物。

这样“搭”起来的房子结实吗?

“如果现场浇筑住宅的误差以厘米计算,那么产业化住宅的误差仅以毫米计算。”李永顺通过数字对比向记者介绍,经技术检测发现,通过机械压制的外墙、保温、垫层组合的三层墙体的精度、密实度和保温性能,远超人工现场加工;其次,墙板在生产时两端都留有钢筋,拼接时将墙板间的钢筋按照插口紧密咬合在一起,然后再灌浆,做到双保险,房屋之结实,毋庸置疑。

建造速度快、标准化程度高、成本更低、更环保……集诸多优势于一身的装配式建筑,正成为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的典型代表。沧州大元集团率先进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领域,不仅成功打造了河北省首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工程,更是建起了钢结构建筑产业化科技园区。

据介绍,位于河北沧东经济开发区的大元集团钢结构建筑产业科技园区,是首个省级绿色建筑产业园,以创造绿色环保、生态节能建筑为使命,融合低碳园区、生态园区、智造园区、信息化园区、文化园区五大核心理念,致力于打造华北地区建筑产业链集成平台,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

产业空间大

包括大元集团在内的诸多建筑企业,他们今天力推的装配式建筑,在欧美等国几近广泛。数据显示,美国住宅装配化几乎达到100%,而英国钢结构建筑、模块化建筑的新建项目钢结构占70%。

装配式建筑在发达国家中大行其道,除了省心省力,装配式建筑还意味着绿色、健康、智能、循环利用、可持续、节能减排。

参加现场讨论的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会长黎乃超说,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也正受到业界极大关注,各级各地政府都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,相应的施工和设计标准,也在陆续制定出台,但总体而言,业界对相关理念仍然普遍缺乏充分了解,这也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快速推广。针对这一现状,北京住宅房地产业商会·装配智能化专业委员会,适时举办“装配式建筑发展”专场汇报交流沙龙,正是为了顺应行业发展的趋势,集中业内专家,探讨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。

“相比传统施工方式,装配式建筑施工可减少建筑垃圾80%、节水60%、节省木材80%,减少能耗70%。”大元集团装配产业化集群科技部部长回丽丽,现场借助PPT向与会专家逐一介绍,因为现场原始现浇作业极少,装配式建筑能有效地减少施工工地的噪声和扬尘污染,做到健康不扰民;与传统的现场作业相比,新型建筑工业化将建筑的构件和部品转移至工厂生产,大大提升了生产的自动化和机械化程度,保证了产品质量的标准化和稳定性,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,同时较好地节约了原材料的消耗,循环经济特征明显;大量工地作业也被移到工厂,随着生产方式和安装方式的变化,现场施工的安全隐患大大降低;与传统混凝土结构相比,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地,“颜值”就要高得多了。

在研讨会现场,记者还通过大元集团推出的BIM管理模式,以大数据形式对建筑工程进行仿真模拟。在设计过程中,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,都被录入数据库,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,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模拟,比如考虑装配式构件预留钢筋与现浇部位钢筋的位置关系和连接、大大减少现场施工过程中构件的错位和碰撞。

标准和法律问题

亟待完善

参与沙龙交流的专家,除了对装配式建筑表示出强烈的发展信心,对行业发展也提出建设性意见。集中表现在两点,一是国家层面的行业标准较少,二是作为新业态,一旦出现法律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。

“装配式建筑的技术性、行业性标准,主要体现在三大领域。”叶武平介绍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17年先后发布国家标准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》、《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》、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》。

另据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了解,作为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编制内容之一的国家级行业标准: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标准》,已于不久前启动编制工作。此项“国标”的编制工作,预计2019年完成。

“从各类文件及标准的颁布上来看,国家推动的力度很大,2018年各地装配式建筑的比例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,装配式建筑的项目也将会进一步增长。”大元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建国向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表示,所有的施工企业,针对标准如果不能及早做好准备,不能适应新兴市场的发展需要,很可能在新的市场中被淘汰。他认为,任何一个新的领域的发展,都必须突破技术发展的瓶颈,在目前关于装配式的各项施工技术不太成熟的情况下,对于施工企业,针对自身提高技术能力特别重要。

“只有技术走在前列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优势。”李建国说,对于大中型施工企业,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部门,增加科研投入,针对装配式建筑研究新的施工法,建立起自身相应的标准体系,才有望争做行业龙头。

装配式建筑作为一个新生的产业,在我国目前尚无相应的行业法规对其规范。

“一个建筑工程假如出现法律纠纷,如何厘清施工企业、构件制造商以及构件供应商等在其中的责任归属?”沙龙结束后,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丕旭向《中国企业报》记者提出的这个问题,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,无疑有其现实意义。